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https://songyue.wang
“集美们避雷这个”
航班号 | TG950 |
始发地 | 曼谷素万那普 (BKK) |
目的地 | 哥本哈根凯斯楚普 (CPH) |
舱位 | 商务舱 |
座位号 | 17A |
餐食 | 晚餐,早餐 |
机型 | Boeing 777-300ER (77W) |
注册号 | HSTKU |
航班号 | |
始发地 | 哥本哈根凯斯楚普 (CPH) |
目的地 | |
舱位 | 经济舱 |
座位号 | |
餐食 | 小食 |
机型 | Airbus A320NEO |
注册号 | N/A |
购票
77520哥伦比亚航空Lifemiles点数兑换(自官网买分),税费65.2美元。外加一段飞猪购买的HKG-BKK的国泰经济舱机票(866人民币),香港-伦敦经济商务混舱总成本8550人民币。考虑到中转两次(其中BKK是非联程中转)的折腾程度,这个价格不算很好。但是当时并没有找到划算的现金票,而且BKK-CPH十三小时这段可以商务舱平躺,也满意了。
值机
因为BKK是非联程,前序CX703到达之后,需要入境泰国办理值机。曼谷机场满满的工业风,天花板全部毛坯。免签入境非常丝滑,海关没有问任何关于下一程机票的相关问题,也没查现金(泰国入境最少需要带两万泰铢等值)。
值机的想着反正有优先行李,就把登机箱给托运了,这为之后在CPH发生的”人在囧途“事件埋下了伏笔。在BKK中转四个小时,本来打算到机场诺富特酒店做个SPA,但是他们十点关门,于是取登机牌之后就去安检。
贵宾室
发展中国家载旗航司的贵宾室从来不让人失望,无论是热食的种类还是味道。BKK Royal Orchid Lounge晚餐有鸭肉汤,咖喱鸡肉和泰式肉碎煎蛋。商务区域有两个私密的房间,可以用来开视频会议,先到先得,无需预约。候机的时间我把投了Graduate Program的一家公司的Online Test做完了。
登机
航班人很少,乘客以北欧人为主,很快完成登机。欢迎饮料可以选择两种泰国特色凉茶(名字我忘了),口感很好。洗漱包和床垫被子已经放在了脚踏上。因为订票之后在官网预订了餐食(输入哥伦比亚航空的PNR即可),所以乘务员过来进行确认。
座椅是星盟团购款,之前在韩亚航空的A359和A380也看过(但当时是我姥姥姥爷坐商务,我坐经济),因此没实际乘坐。1-2-1布局,餐桌固定在IFE右边斜前方,需要转45度再放平。比起餐桌在IFE下方的反鱼骨,我个人更喜欢这种面向正前方的商务舱,平躺的时候可以翻身,不用担心腿踢到餐桌。
飞行
虽然在贵宾室已经吃过晚饭,但第一次坐泰航还是想尝一下预订的蟹肉沙律和泰国炒粉,所以跟乘务员说平飞后就开餐。
这段航程睡得比较好,醒来之后发现已经飞到中欧了,乘务员已经调亮灯光,在给前面乘客发早餐。
早餐预订的鸭肉泡饭,没有分course,跟酸奶,面包和水果直接一盘子端上来。味道依旧给力。
进近CPH的时候,机长广播通知气温和抵达时间,我发现比表定时间延误了20分钟。由于我本来在哥本哈根的联程中转只有55分钟,便向乘务员询问是否可以赶上转机。乘务员表示不清楚,建议落地之后询问哥本哈根泰航地勤人员。这个时候我还没有意识到,某些发展中国家航司在航班不正常的情况下能不靠谱到什么程度。
中转
飞机停稳之后,我离下一班北欧航空到MAN的航班起飞还有30分钟,于是第一个站在舱门等着冲刺。跟后面老外聊了下,他说凯斯楚普机场很小,跑一下也许有机会。于是背着书包快速冲到非申根中转区,重新安检,最后在SK539 Final Call的时候赶到登机门。按照我以往经验,对于联程客票的中转航班,如果前序航班因为航司责任延误,后续航班只要人登机,就算行李来不及中转,航司都会安排下一班运送并免费送到家里或者酒店。但是北欧航空小姐姐看到我拿的是泰航logo的登机牌,告诉我她们规定乘客和行李不得分离运输,如果行李不在SK航班上只能将我拒载。不用想都知道,30分钟中转,就算是优先行李也无法完成卸载,分拣,再重新装机。小姐姐在查询系统之后果然发现行李不在飞机上,于是便把我拉下,关闭了登机门。我问她们是否可以在SK系统里把我改签到下一航班,她们说只能联系泰航处理。
随后,我便在非申根中转区寻找泰国航空的中转服务柜台,结果发现CPH的airside居然连一个星空联盟的柜台都没有。我打算回到TG950的到达登机口看看能不能找到泰航的地面代理,结果被机场保安告知该航班已经结束下客,机组也已经离开,飞机将被拖到远机位。我想泰航在CPH的值机柜台一定有权限把后续衔接航班进行更改,但是泰航官网无法找到他们的电话。虽然我知道我的申根签证已经过期,但还是打算看看边检能不能帮忙,或者帮忙联系让有禁区通行证的泰航员工进来中转区帮我处理。丹麦移民局的警官听了我讲完情况,将我的护照拿走在电脑上查询了一下,并且看到我有一个一周前刚刚过期的瑞士商务签证(九月中去在苏黎世开会),去和主管商量了一下,最后把护照还给我,跟我说“很遗憾,你没有申根区域的有效进入许可,我们不能让你入境”。我只得拨打泰航在曼谷的客服中心(按照经验这是费时费话费还大概率无效的方法)。不出所料,泰航客服在我提供相关资料后,首先承认了泰航前序航班延误导致我赶不上转机的事实,并确认联程票泰航回负责,但随后又说出了匪夷所思的一段话“你的机票是哥伦比亚航空(AV)出票,需要联系哥伦比亚航空办理改签”。我知道她绝对是在胡说八道(我22年时用英航Avios出国泰超经舱的里程票,国泰航班因台风取消,当时就是国泰客服直接帮我把英航客票改签到一天之后的同一航班的,这种绝对是承运人负责),但是多说无益,现在不是我帮助泰航培训客服的时候。于是我询问客服能否提供给我泰航丹麦办公室的电话,我自行联系,对方给了我一个+45的号码。有一说一,泰航客服虽然业务不行,但英语很好,交流起来非常顺畅。之前坐越南航空联系客服,实在是无法沟通。
我按照泰航客服提供的丹麦号码打过去,这个时候,戏剧的一幕来了:
对方接听后,先是用当地语言说了一段话,再听我投诉之后,对我说“You know I am a taxi driver right?”
真的无语了,国际航空公司客服中心居然把一个随机的taxi driver的电话当成驻外办事处号码给了商务舱客户……可见泰航这管理是多么混乱……
我打算先坐下来冷静一下,刷了Priority Pass去Eventyr Lounge吃两个橙子,正打算自己花钱买CPH-LHR的航班,等时间到了直接在登机口打登机牌并捞行李。这个时候打开泰航APP,发现原本的SK行程已经被换成去伦敦的英航航班,看样子是泰航在前序到达之后的三个小时后知后觉我没赶上转机这件事,在后台帮我签转到BA的CPH-LHR-MAN航班上。这样其实更舒服了,因为我本来就要去伦敦。于是在贵宾室吃了早饭,就开始复习CCSP云安全考试的内容,一直等到十一点多BA航班登机。
登机的时候跟BA小哥说明情况,对方在登机口现场打印了去英国的新登机牌,并检查了我英国签证,跟主管说“It’s valid”(刚刚被丹麦移民局要求只能待在国际中转区,这句话实在太有含金量了)。我拿出BKK-CPH的登机牌和行李收据,要求BA小哥再次确认我的托运行李已成功更新目的地并装载。得到肯定答复后便登机啦。本来打算投诉TG的,但是一想到今天的离谱事情,大概率投诉了也不会有什么跟进,就算了。
到达
本次旅途一波三折,最后一点收尾工作倒是异常顺利。到伦敦希思罗之后,下一件事就是把去MAN的机票“甩尾”,并且把在BKK托运的行李箱捞出来。过关后找到BA的到达乘客服务中心,直接说要在伦敦中止行程,地勤便会打电话通知操作员把行李找出,放在专门的区域认领。当时貌似有4-5个乘客在“甩尾”,等了差不多半小时行李找出之后,地勤笑着跟我们说“Now everyone is happy”!
五刷伦敦,所有景象似曾相识。坐Elizabeth Line进城,晚上跟高中同学在中国城附近吃韩餐。本次极限转机和“人在囧途”顺利收尾!
后记
自从2023年去加拿大做助研的时候买到5000人民币含税往返香港-基洛纳(HKG=ICN=SEA=YVR=YLW)的大四段极限中转经济舱并顺利出行之后,便在除了信用卡点数之外,开始研究各种里程票高难度操作。虽然在朋友们眼里我经常买到便宜机票,坐超经舱,商务舱,但是实际上还是穷学生一个。首先要声明的事,这种事情并不是谁都可以玩得了,或者说受得了的。总会有翻车的一次,更何况这次我把能踩的雷都踩了:
- 第一段HKG-BKK是非联程,如果国泰因故延误导致赶不上TG950,完全就是个人原因误机,国泰不会做任何赔偿,后续行程大概率作废(尽管这条跟本次插曲没联系)。
- 对于复杂行程,即使可以禁区中转,尽可能保证拥有中转地的有效签证(例如日本,澳洲),免签(泰国,马来西亚),或者中转免签(韩国),以便突发状况可以解决。当然,对于申根区确实没什么办法,只能努力下看看能不能申请到法国半年多次/一年多次签证了。
- 像泰航,越航,马航这种发展中国家载旗航司,首先他们的客舱服务,飞机内饰,座椅设施,餐食饮料等,完全可以说超过United,Swiss,AA等发达国家公交化运营的航司。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泰航的软服务,客户关系和管理完全是有问题的。自家航班延误导致商务舱客人错过转机,居然在三个小时之后才在后台签转,并且全程没有任何信息推送或主动联系客人(邮件,电话都没有),要不是我正好刷到泰航APP真的以为他不管我了。最离谱的是总部客服居然给个出租车司机的电话让我打,那句“联系哥伦比亚航空”也很奇葩。
- (最最重要的)复杂行程,无论是甩尾,还是急转机,不要托运,不要托运,不要托运!每个航司,站点的规定都可能不同。更何况像行李直挂(Baggage Interline),延误行李运输这种问题,当班员工有很大的自由裁量权,你永远无法知道具体怎么样(例如我妈之前飞PVG-HKG-LHR,国泰造成行李延误,最后安排下班机补送,而这次SK却坚持任何情况行李必须跟人)。只能说自己尽可能把不确定性降到最低。
无论如何,薅羊毛和做飞友这两件事确实非常锻炼人,包括信息分析能力(设计转机路线,查票,计算里程使用价值),交流沟通能力(地勤,客服,甚至移民局),以及稳定的情绪(在人生地不熟的情况下理性思考)。香港到伦敦,仅中转一次的商务舱现金票在两万人民币左右,我现在花8550人民币,30个小时,多次折腾到底值还是不值,可能在人的不同阶段会给出不同的答案。但在自己有体力,有精力的时候,尽可能以最低的成本享受最好的,走过多一点地方,相信过很多年之后,仍然是一种值得回味的经历。